從無到有 中國援助讓南太平洋島國吃上了自家產的蘑菇
位于南太平洋中心的島國斐濟被譽為“全球十大蜜月旅游勝地之一”。不僅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這里度蜜月,尼可·基德曼、阿諾德·施瓦辛格也在這邊設有私人場所。不過,就是這樣一個令人遐想的旅游勝地,食物卻較為有限,每年需要大量進口,像菌類就完全依賴進口。
對當地民眾來說,人均GDP4000多美元,但“物以稀為貴”,消費水平并不低。4年前,中國援助斐濟的菌草技術示范中心建成,從此斐濟民眾可以較為廉價地吃上本地產的蘑菇。
2018年6月4日,中國駐斐濟大使錢波出席太平洋島國菌草技術能力建設研討會。他表示,中國援斐濟菌草技術示范中心項目是在中斐兩國領導人親自關心下實施的,對幫助斐濟等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發展可持續農業、減貧脫困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發展可再生能源等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中國愿與南太島國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擴大合作交匯點。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會更加積極參與南太島國的發展,加大援助投入。
從無到有,領導人親自推薦種蘑菇
斐濟是個人口不足百萬的多民族國家。由于地處赤道附近又四面環海,這里的海鮮、水果尤為豐富。相比之下,肉類和其他食材相對匱乏。
2009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路過斐濟。他看到當地民眾對食用菌的用菌需求很大,但主要靠進口,特向該國領導推薦福建農林大學林占熺發明的菌草技術。
報道稱,斐濟農業部常務秘書羅帕特·里加里滿懷深情地回憶了當時的情況:2009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從斐濟過境,品嘗了一道用蘑菇做成的菜肴。他當時便問原料是從哪里來的,并主動告訴斐方,中國福建農林大學林占熺的菌菇培育技術很不錯,可以向斐濟傳授。
時任福建省長習近平為林占熺教授頒發一等功證書
據了解,菌草技術是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藥用菌的技術,它解決了菌業生產中的“菌林矛盾”,為菌業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技術發明人林占熺后來撰寫的《中國援助斐濟菌草技術示范中心考察報告》,斐濟市場目前每年需要進口3000萬美元的羊肉;2000萬美元的飼料及飼料添加劑,以滿足當地喂養羊、雞、牛的需求;消費的菌類100%依靠進口,每年要進口50萬斐元以上菌類,菌類市場價格十分昂貴。近些年該國支柱產業旅游業每年以近20%在增加,眾多賓館和民眾的消費越來越多,只要價格適中,菌類消費量勢必大量增加。所以,菌草業在斐濟大有前景,并會影響輻射到南太平洋多個島國,為南太平洋島國的農業帶來新希望。
2014年8月“青奧會”期間,習近平主席與前來參加開幕式的斐濟總統見面時再次談到這一項目。斐濟總統對習主席說:“您關心的菌草項目中國專家很快到位,我們相信一定會造福我國人民。”習主席表示:“我本人十分關注菌草項目,它可以增加當地農民收入,這個項目在巴新、在非洲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相信它一定可以為當地人民做出貢獻。”
手把手教斐濟人民種蘑菇
在兩國領導確定在菌草技術開展合作后,福建農林大學成立專家組,林占熺任組長。
考慮到菌草技術在斐濟是件新生事物,斐濟官方決定把技術人員培訓作為菌草技術援助斐濟的突破口。從2010年起,舉辦菌草技術培訓班培訓斐濟學員,培養了一支菌草科研、栽培、推廣的人才隊伍。
2014年11月,中國援助斐濟的菌草技術示范中心在距離斐濟納迪國際機場僅有 1公里的Legalega研究站建成。項目規劃建設面積7公頃的菌草種植區,2-3公頃的芒果園套種菌類循環利用示范區,以及1公頃的培訓示范生產加工和生活區。一條日產5000袋(年產100萬袋)菌袋,年產300噸菌草鮮菇的半自動化生產線,出菇坊、由6個冷庫組成的菌草菇栽培房……也都投入試運作,生產出的菌草菇開始投放市場。通過培訓、示范推廣、輻射帶動,促進斐濟菌草產業發展,為斐濟開拓一個新的行業和出口創匯的新途徑。
據專家組介紹,長期以來,斐濟由于氣溫偏高,不利菌菇成長,影響菌菇質量。專家組成員充分利用土和水調溫保濕,攻克了技術難題,建成并示范了三類“熱帶海島地區菌草菇出菇模式”—— 中、高溫型菌菇(木耳、靈芝)林下套種出菇,低溫型菌菇在低海拔地區使用冷柜出菇,以及中、低溫菌菇(香菇、蘑菇)在高海拔地區戶外出菇,成功生產出菌草菇,結束了斐濟不能生產食用菌、藥用菌的歷史。
來源‖觀察者網